無尾熊是澳洲的國寶,也是動物地理上長期與其他陸塊隔離的澳洲大陸上最具代表性的有袋動物。個性溫和可愛,是小朋友最最喜愛的動物之一,如無法出國,可至木柵動物園來個親子之旅,決對成為孩子們童年最美好的回憶!

無尾熊有一個非常特別的習性,那就是,無尾熊的一生從來都不喝水的呦!而且有無尾熊的地方,就一定會有大片尤加利樹林,因為無尾熊只喜歡吃尤加利樹的葉子生活,原因是尤加利樹的葉子裏有非常充足的水分,所以尤加利樹葉可是無尾熊的專屬美味呀!而且這些茂密的枝葉更為無尾熊提供了先天的大睡床,整個尤加利樹林仿佛是一間充滿生氣的豪華大房,無尾熊就在此住得舒舒服服的,每天枕著枝幹懶洋洋地,想吃東西伸手就可以抓到樹葉,有誰的日子會比無尾熊過得更逍遙自在呢!
現今全世界的無尾熊僅分布在澳洲東部低海拔(南緯15~38度之間)、不密集的尤加利樹林中。其地理分布情形大致可分為昆士蘭地區、新南威爾斯地區以及維多利亞地區,這三種無尾熊外型上略有不同,大致上來說,生長在南方的體型較大,且因為南方氣候較寒冷,南方無尾熊毛皮較厚、顏色也較深。但無論哪一種無尾熊,牠們身體上一些特化的構造使他們成為完美的樹居高手和素食主義者。
無尾熊屬於夜行性動物,白天大部分的時間是在睡眠和休息。 大部分的攝食、移動及社會行為通常發生在夜晚。無尾熊每天花在睡眠及休息的時間約18~20小時,約佔80%的時間。每天有4~6次的攝食(約共占1~3小時),每次從20分鐘至2小時不等,且攝食的行為常在黃昏進行。而移動等其他行為,只佔每天活動的小片斷。無尾熊通常棲息在樹叉間,偶爾也會在樹枝上休息,這與大部分樹棲的有袋類不同,因為無尾熊既不住在樹洞裡,也不用小樹枝及葉子築巢。
無尾熊寶寶就像其他有袋動物的幼獸,牠們經歷了和地球上其他一般的哺乳動物不同的發育過程。事實上這正就是有袋動物和其他哺乳動物最大的不同。有袋動物不具有完整的胎盤維持幼兒在母體內發育。所以懷孕約一個月後便產下未發育完全的幼體,幼體會爬到母親的育兒袋中繼續成長至其發育完全;而一般的哺乳動物(胎盤動物)則沒有育兒袋,幼獸會在母親的子宮內發育完全才被產下。
無尾熊寶寶的成長
通常母獸一胎只生一隻,很難有一對雙胞胎出現,且因為育兒袋的空間不足,無法同時容納兩隻無尾熊的生長。
發育的前期,有袋動物和胎盤動物的幼體外觀十分類似,兩者皆可稱之為胚胎。在胚胎發育的第一個月內,生長速度非常快,雖然此時個體仍然很小,但已比剛發育的胚胎大很多。
有袋動物的胚胎僅在母體內發育很短的一段時間,約30天左右幼獸就被產出,此時幼獸既看不見也不具聽覺,但後肢已可見其雛形。剛出生的幼獸長約1.9公分、重約0.5公克,右圖顯示幼獸的實際大小和一個五元硬幣做比較。
幼獸於五分鐘內便爬至母親的育兒袋中。幼獸會在母親育兒袋中找到乳頭,並在接下來的六個月都靠著吸吮母奶維生。幼獸在育兒袋中約六個月的時間,待其生長及發育完全便可準備爬至袋外。無尾熊的育兒袋袋口朝後,有別於其他有
袋動物。

從第一次爬出育兒袋的兩個月內,幼獸仍爬回袋中睡覺,如遇有危險時,幼獸也會迅速地鑽入袋中。當幼獸過大以致於無法再鑽入育兒袋內時,母獸就會將其背在背上,此時幼獸的前臂和爪已經夠強壯,能緊緊抓住母獸。

而在六個月後,熊寶寶會三不五時地爬出袋子,有時是爬在熊媽媽的背上或是膝上。長到大約七個月大時,此時的小熊己經大到袋子裝不下了,所以熊媽媽就會將小熊背在背上。而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一開始會看到母子倆形影不離的在一起,而慢慢的母子倆會在不同的樹枝上,然後是各自在不同的樹上,而直到小熊能完全獨立的時候,熊媽媽在此時就可以放心的離開小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