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大千世界
餐飲旅遊
音樂娛樂
藝術文學
運動休閒
百業達人
企業網路
學校社團
  » 李咸陽相關訊息  2012-12-21 咸話辦公事/誠信公開 符合眾人利益
經濟日報/李咸陽 2012.12.21
 
最近無論是平面或電視媒體的政論話題,紛紛吹起一股經國風,討論的內容不外乎是經國先生執政時,在面對當時風雨飄搖的政經環境下,一連串大破大立的改革。他山之石,本可以攻錯,但在一黨專政的時代,政策的執行與否,存在於最高權力者的意志,可以拿來討論的問題是「如何做」。

在台灣目前的政治形態下,政策的執行與否,原本端看政黨之間的競合以及民意的傾向,討論的問題卻變成了「做不做」。

做不做,原本是政府團隊專業幕僚的職責,因為有太多統整配套必須思考;如何做,才是廣納在野民意的時候。

然而當「做不做」拿來傾聽民意,「如何做」反變成當政者的鐵板一塊,所有的公眾討論焦點就會變成指摘政府是否提出了正確的政策。

因為政策本身,向來伴隨著利益衝突,當不同利益團體各吹各的調,相互角力的結果往往讓政策本意失了焦,離了道。

同樣的,現在許多公司也存在著如上的問題,有時候公司領導者為了廣納意見,選擇採取公開討論的方式期待凝聚共識(於是開啟了一個接一個冗長的馬拉松會議),廣納意見原本是美意,但若未能釐清由誰決定做不做,而又由誰決定該如何做,部門間基於本位主義往往就會持不同立場因而產生對峙。

於是,最後政策的形成未能符合公司利益,而是妥協的版本。一個以妥協內部利益為優先的策略,是不具備外部競爭力的。

在易經中,怎樣看待這樣的問題呢? 卦序六的天水訟卦中,提出了一些思考與解決之道。

象曰:「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用管理思維的語彙來解釋就是:政策提出前,必須認清公司整體利益和部門利益很可能背道而馳,許多老闆常常覺得公司好,員工就好,這樣的思維乍聽有理,但從員工的角度來思考則未必如此。

就像象辭中所說,天原來在上,水本就潤下,天與水兩者之間的屬性不同,想要兼顧並且互蒙其利,就要找到兩者共同的源頭,從這個源頭去思考政策如何形成,才能夠達成目的。

因此卦序傳中曰:「需者飲食之道也,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需」是易經的卦序五,正是訟卦的源頭,意思是,資源的分配乃是需的要義,凡是涉及到資源分配的,必然會有所衝突,因此解決「天與水違行」的方式,可以從需卦找答案。

需是等待的意思,但也可以解釋為需要,資源人人都愛,但資源不足時,想要同時滿足每個人的需要,就會三個和尚都沒水喝,最好的方式就是將資源放在對的地方,讓對的地方創造出更多資源,如此才能兼利。

所以彖辭中指出了一個重點,就是無論採行怎樣的措施,都必須要:「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也就是誠信、公開、符合最終眾人的利益,如此就可以凝聚力量,共同完成公司所要執行的政策。

從執行面來說明,意思是政策可以有時間表,不見得一開始就要滿足所有人,但最終必須大家都有好處才行,對於政策所闡述的內容,必須要有誠信,不能朝令夕改,也不可以私相授受。在需卦的爻辭中,提出了5種狀況的解決方案,非常傳神,我們留待下次說。

(作者是藏雲會館主持人,本專欄隔周五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