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實主義劇場和契訶夫藝術節的組織
夏:剛剛談到戲劇的東西方文化交流還有契訶夫國際戲劇節的事情,我想請教一下,「契訶夫國際戲劇節」已經辦到第幾屆?俄羅斯的戲劇文化交流都是由官方主導的嗎?
黎:1991年那一年世界上發生影響歷史非常深遠的事情,就是蘇聯的瓦解。隔年(1992)俄羅斯戲劇節就誕生了。那個時候的蘇聯必須在經濟和政治上進行變革,再加上長期與外界隔離,戲劇節的藝術總監夏德林告訴我,就是在政治經濟變革之後,有必要重新帶領俄羅斯人重新認識這個世界,戲劇節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誕生的。「契訶夫國際戲劇節」是由俄羅斯的民間組織成立的單位,不過俄羅斯的政府在裡面有負責協助經濟上的補助和外交上的事務,這個藝術傑的經費30%是來自於俄羅斯的中央政府、30%來自莫斯科市政府的補助,另外40%是從藝術節本身的廣告、票房和其他民間企業的贊助和捐款來的。因為政府補助了60%的金費,所以票價並不是很昂貴,最便宜的票價大概是250盧布(台幣320-350元之間),但最貴的票價也有到3500元盧布的表演,三千五雖然聽起來有點高,但是看看我們辦的演唱會,動輒幾千元的票價,甚至還有上萬元的貴賓席,其實俄羅斯的契訶夫藝術節的票價真的不算是貴。
夏:除了正統的戲劇之外,俄國的歷史脈絡是不是發展出其他形式的特殊表演?
黎:俄國的戲劇裡面有一個很好玩的東西叫做「偶劇」,源自於沙皇時代的貴族體系,偶劇有點像紙娃娃在辦家家酒,小小的紙娃娃在舞台上,同樣可以跳天鵝湖,可以演戲,或許只有手可以動,而且作得非常精美。它就是將一般的戲院,按照原始的比例縮小,縮到大概只有四、五個人能同時欣賞的程度,可以想見作的如此精細卻又不開放給所有公眾觀賞,可想而知一定是王宮貴族的娛樂和消費。
戲劇與電影在俄國非常風行
近年來在俄國也非常流行電影的消費,所以政府發就是年輕人都進電影院看電影,比較少進到劇院看戲,所以前幾年竟然出現電影改編成戲劇的類型舞台劇,有一齣美國的電影「飛越杜鵑窩」便改編成舞台劇,在戲劇舞台演出。可想而知,現在的俄羅斯戲劇受到美國的文化影響有多麼深。另外,我去參與契訶夫藝術節除了看到美國好萊塢的劇本改編成俄國的舞台劇、因為時代變遷輕薄短小的劇本之外,就是借用俄國沙皇的最後一段時期為題材,影射鐵幕時代的俄國。
夏:我還蠻好奇現在的俄國流行拍什麼樣電影題材,在我的記憶裡面,俄國電影除了愛森斯坦的《波坦金戰艦》、《十月》之類的電影之外,似乎就沒有什麼新的電影了……
黎:電影處理的題材太真實,大部分的電影題材,處理的不是我們當下的生活,就是過去的、以往的有存記憶——因為場景才好找、才找得到。在某些高壓國家,不太可能去拍,尤其是蘇聯鐵幕的記憶更沒有人想去回顧去碰觸,而且一旦到電影院播放,很難不會有兩極的評價,所以現在的俄國電影工作者,可能比較會運用的手法是借古諷今。另外,俄國的演員相當多都是在寫實主義的方法下訓練出來的,所以原先劇場的演員要進入電影的領域並不困難。
夏:俄國有類似布雷希特(Brecht)的那種創造疏離感的史詩劇場嗎?
黎:有的,但是這樣的表演架構是在一個寫實主義的表演架構之下進行的。像我們的京劇和平劇的表演形式比較傾向於美學的、美化的,甚至看到舞台上的生旦淨墨丑撿個袖子都可能是個經過精心設計的、相當優美的動作。在寫實戲劇或是殘酷劇場的架構底下,例如撿袖子的是非常自然的、生活的、不需經過精心設計的,所以現在的俄國人相當欣賞中國的戲劇,或許也試著作一些結合,但是畢竟來自不同的文化土壤,所以他們的表演架構,還是在傾向寫實主義的戲劇架構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