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戈里來自於小俄羅斯烏克蘭,烏克蘭的生活是他作品的基礎,也是他成為俄國知名作家的原因之一;後期的作品果戈里呈現的是聖彼得堡的小市民生活中艱苦的一面,圖為果戈里在1833-1836年間居住的房子;圖片來源http://www.flickr.com/photos/ditissuzanne/2800749092/)
不論是普希金或這是纖細敏感的萊蒙托夫,他們都代表著俄羅斯文學在浪漫主義文學時代最重要的收穫和成就。但浪漫主義發展到1930年代,逐漸被寫實主義的文學所取代,當時出現了一個人物,叫做果戈里。
果戈里的文學作品,介於浪漫主義文學和寫實主義文學之間,既不完全屬於前者,但也不完全屬於後者,可以說是兩種風格的雜揉和混搭,站在兩種強大的文學洪流之間,果戈里獨自努力創作,成就出屬於自己的說故事的方法,從現在往回看,的確也是俄國文學非常奇特的風景。
西元1809果戈里(Nikolaj Vasil’evic Gogol,1809-1852)出生在烏克蘭的密魯哥落資基郡一個叫做所羅金茲的小鎮,這個小鎮有別於俄羅斯的首都莫斯科這種深受世人注目眼光的首都,小鎮頗有西歐風情;果戈里的父親布希里是小俄羅斯的貴族,身兼戲劇作家、舞台導演及演員三職於一身,可說是多才多藝的人;母親瑪莉亞是個質地良善信仰虔誠的婦人。
少年時代的果戈里個性羞澀靦腆、善感,經常獨自一個人,再加上他成績不好,所以和同學、玩伴之間少有交集,當時大家私底下都以「神秘小人」當作果戈里的代號。12歲的果戈里進入內金中學就讀,在同學面前不太談論自己的事情,成天像是懷著心事一般出現在眾人面前;15歲的時候,果戈里的父親過世,原本打算繼承父親遺志的他前往聖彼得堡,想要發展為一個成功出色的演員,卻也夢碎聖彼得堡。然而夢碎了的果戈里並沒有放棄自己的熱望,他將自己的熱情發揮在寫作的嘗試上,當時他以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拜倫的風格,描述了自己在聖彼得堡的生活點滴。
當時原本瀰漫在俄羅斯的浪漫主義文學風格,濃厚的空氣突然轉向,開始關注起烏克蘭等地的風土民情,甚至連俄國的浪漫主義詩人普希金都開始著著手描寫烏克蘭的人文與地理風情,文學界無不紛紛藉著文學之手,描述烏克蘭如畫的風景以及浪漫的民族性。年輕的果戈里就是在這樣的一股風氣下,趁勢展開了自己的文學生涯,他在最短的時間內,寫就以自己的故鄉為背景的小說作品〈迪坎尼卡農莊的夜晚〉,躋身俄羅斯的知名作家。
果戈里的文學作品,內容非常豐富,包括美艷女妖的戀愛故事、神秘的謀殺、甚至魔鬼逼人為惡過程都成為他筆下非常有趣的題材——同時也是俄羅斯文壇前所未見。他將故鄉烏克蘭的木偶劇傳統,寫進小說作品裡,讓他的作品一方面豐沛著地方風情,一方面卻又怪誕荒唐,他的小說作品結合了對比、隱喻、形容、修飾與誇飾,甚至連烏克蘭的民謠都全部進入他的創作中,成為他前期創作非常明顯的標誌。
1837年開始,果戈里不再寫自己的故鄉烏克蘭,而將焦點轉向他生活的聖彼得堡——這也是他後期作品的主要場景。
在果戈里後期的小說裡,他開始注意到「城市中的小市民」,他以顯微鏡的寫作方式,寫下小市民的悲慘遭遇和各種千奇百怪的人生境遇,藉由寫下這些城市小市民的悲慘遭遇、生活經驗與心靈世界,果戈里發揚了自己悲天憫人的人道精神,讀他的作品,經常會有一種難以確定的辛酸以及沉重之感,尤其在他的小說》死靈魂》裡頭,這種悲天憫人的情懷,似乎特別清楚。在果戈里的筆下,每個人都不是正常人,每個人都缺乏正派的性格,同時也少了一點道德理想。但就是藉著這種挖掘黑暗的反面手法,果戈里呈現出俄國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成為俄國最重要的作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