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事件今年屆滿60周年,官方及民間紀念活動十分頻密,最高行政機關的行政院,明天將有兩項重大政治宣示,做為今年228紀念活動的高潮,第一是原本定在2010年10月6日做為財團法人228事件紀念基金會落日期限,將予轉型後永久化。由過去辦理補償事宜的形態,轉型為以教育文化為宗旨的基金會,讓基金會永久存續下去,以回應受難者家屬的期待。
第二項宣示則是在228當日發行紀念郵票,郵票上並且將首次印有「台灣郵票」字樣。
行政院明天上午提前召開本周的行政院會,由內政部、教育部及交通部分別就228進行報告,然後由行政院長蘇貞昌做出裁示,宣布兩項重大宣示。
各級教育列教材
相關部會在報告中將明確提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轉型建議,並由內政部主管,改隸為由教育部主管,基金會未來的主要功能,將是以推動228事件的教育,及相關文化活動為主。在由教育部主管後,228事件在各級教育中,列入教材或教科書,或在各級學校辦理228紀念及學習活動,可望成為主流,基金會也可以永久化存留。
228事件紀念基金會目前為內政部主管,是依據「228事件處理及補償條例」設立,做為認定228事件受難者及補償的機構,但條例於民國84年4月7日公布施行,當時即條例中第二條即明定,受難者家屬申請補償需在七年內完成,後再修法增列未於七年內申請者,得延長兩年,一共九年時間,並以行政命令定出落日期限為2004年10月6日,後來因補償事宜一直無法有明確結束時間,行政院二度以行政命令將其延長為2010年10月6日為最後期限。換言之,以辦理補償事宜為宗旨的基金會,理應在補償落日期限到臨時,即民國99年關閉。
不過,由於228受難者家屬一直對事件的真相及責任追究無法滿意,並希望基金會能永續經營,基金會的存續即成為一具有象徵意涵的政治問題。
轉型為四大功能
行政院高層官員透露,轉型後的228事件紀念基金會,將以檔案資料典藏、研究報告、推廣教育文化活動以及國際交流四大層面為主要功能,其中國際交流部分,將可與類似韓國光州事件紀念館等進行交流與經驗交換。
另一方面,基金會將負責經營即將揭牌的228事件國家紀念館,國家紀念館成立也是民進黨為228的60周年呈獻的重要厚禮。
紀念郵票早印行
為凸顯國家紀念館的成立,交通部早已暗中交代印行紀念郵票,郵票上的設計內容即是以國家紀念館為主題,據了解,這次的紀念郵票將是首張以「台灣郵票」問世的郵票,由此往前推,可以說明行政院月初強渡關山、火速將中華郵政改名為台灣郵政,就是為了要在月底推出以「台灣郵票」面貌出現的228紀念郵票。
修法否見解不一
有關228事件基金會轉型改隸,是否需要修法,目前見解不一,也可能引發政治爭議。如果需要修法,必須修正前述228事件處理補償條例,條例第三條規定,「行政院為處理228受難者之認定及申請補償事宜,得設立228事件紀念基金會」,顯然基金會成立是為了辦理補償而存在,補償業務結束自應關閉。但反對者認為,條例第11條規定,基金會之基金為左列各款用途,包括「舉辦228紀念活動、舉辦協助國人瞭解228真相之文宣活動、228事件教材或著作之補助、有關調查、考證活動之補助,及有助平反受難者名譽及促進台灣社會和平之用途」,原就有此多重功能及目的,且條例並無顯著的基金會落日條款,因此不必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