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進黨「正常國家決議文」改紀年為公元 與國際接軌
(聯合新聞網)民進黨中執會昨天定案通過「正常國家決議文」內容,立委蔡同榮受獨派壓力提案再列入「國號改為台灣」,但遭否決;但紀年改為公元則獲通過。以後民進黨執政的公文書,紀年可望採公元,不再採用民國。
這項決議文要送交民進黨九月卅日召開的全國代表大會通過,效力視同黨綱。全代會會不會有黨代表提案做修正,再要求增列比較激烈的文字,備受關注。
昨天中執會無異議鼓掌通過九人起草小組提出的正常國家決議文草案之後,蔡同榮提出修正案,主張增列「國家正名為台灣及制訂新憲法」,以及「國家年號應使用公元,以便於世界接軌」兩點。據了解,蔡同榮提案前曾和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執行總幹事李應元會商,但李應元並不贊成。
蘇系立委吳秉叡在中執會中率先發難,質疑原草案係經過九人起草小組通過後,才送到中執會,蔡的提案未經九人小組逕行提到中執會,有違反程序之虞。
謝長廷特別助理林耀文接著說,原草案是集九人小組智慧而成,大家應該尊重;他也表示,決議文正名、制憲的文意很清楚,「正名當然是正名為台灣,難道是正名為中國」?國安會副秘書長劉世芳也呼應吳秉叡、林耀文。
民進黨主席游錫堃在會後的記者會上表示,「會中大家重讀很多遍決議文」,認為文意已經很清楚了,不必再提「國號正名為台灣」,加這些字是多餘的贅字。
要求增列改國號不成,蔡同榮堅持紀年改為公元是「台灣維新」的精神,還當場拿出資料,說明全世界只剩北韓、蒙古、日本、台灣四個國家未使用公元紀年。他拜託大家支持,「反正過也被罵,不過也被罵,加減過啦。」
總統府秘書長葉菊蘭最後提出折衷方案,指台灣正名制憲在原草案中表達很清楚,不用再修改,但紀年改為公元放進來也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