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民國喪失聯合國代表權36週年 台灣生存空間舉步維艱
(公共電視)10月25日是中華民國喪失聯合國代表權36週年,在戒嚴後國內外陸續解密的檔案資料顯示,當年包括美國與歐洲等一些國家都曾經提出雙重承認的折衷方案,勸蔣介石政權接受。但後來為什麼蔣介石沒有接受,導致中華民國喪失聯合國席位,部份人士認為是因為蔣政權當年太過堅持漢賊不兩立,以致後來接受雙重承認案時,為時已晚。但當年駐聯合國官員陸以正卻否認這種說法,指出當年的中華民國是受到內外夾擊下,被迫趕出聯合國。
36年前的今天,聯合國大會正式通過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安理會的代表權,中華民國就此喪失聯合國席位。當年包括美國以及歐洲等國家一度提出雙重承認的折衷案,即中國席位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但中華民國繼續留在聯合國,保有聯合國席次。然而到底後來是什麼原因,中華民國還是失去了代表權?
陸以正表示,中華民國被迫趕出聯合國的重要原因,是因為1971年的七月中國外交部發表聲明,強調絕不接受雙重承認案。在內外情勢夾擊下,中華民國最後被迫逐出聯合國。
不過,薛化元卻認為,如果當年蔣政權能夠早一點公開接受雙重承認案,台灣今天應該還可以保有聯合國席次,台灣的生存空間也就不會這麼舉步維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