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團隊預估,利用這項成果研發的抗癌新藥,最慢10年內可問世。這項創新研究顯示,科學家已逐漸掌握讓免疫系統攻擊力「收發自如」的調控能力,以借力使力方法達到治療目的。研究成果已發表在6月11日的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研究團隊也提出專利申請中。
陳副主任表示,傳統化學抗癌藥物多採抑制細胞生長策略,通常會產生抗藥性或引發副作用。針對「自然殺手T細胞」設計的新穎抗癌療法則採取引發患者自身自然免疫抵抗力的策略,副作用減少很多。
利用醣脂成份研發抗癌藥物,最早是日本啤酒製造公司在1995年發表,從天然海綿提煉出簡稱α-GalCer的藥物,證明在可刺激罹患腫瘤小鼠身上的自然免疫殺手T細胞,與癌細胞對抗。但陳副主任表示,該藥進入第一期人體臨床實驗,證明對人體無害,但因提升抗癌細胞免疫力的同時,也抑制部分免疫反應,兩相抵消結果,以致對人體無法產生明顯療效。
近幾年,國外許多研究團隊都致力於該藥物抗癌機制研究,希望找出可在人體發生療效的方法。翁院長研究團隊從α-GalCer的化學成份結構著手,運用電腦模擬設計並合成四十多種醣化合物,在原結構的尾端加上芳香族環等結構,不但延續α-GalCer的抗癌性,與人體CD1d分子的結合力也變得更高。
α-GalCer與CD1d結合後,會刺激殺手T細胞攻擊癌細胞,同時分泌激素刺激其他專一性T細胞,對癌細胞發動攻擊,使抗癌細胞有更強的免疫力。翁院長把四十多種醣化合物交由陳鈴津的實驗室團隊,進行體外與活體實驗後,篩選出多種較能提升免疫反應的新糖脂質,小鼠活體實驗證明可有效刺激免疫反應。
研究團隊又在罹患肺癌及乳癌小鼠體內作抗癌功能性實驗,罹患肺癌的小鼠接受新醣脂質治療後,與接受原始α-GalCer治療相較,前者存活期明顯延長。罹患乳癌小鼠接受新醣脂質治療後,腫瘤細胞生長速度也明顯變慢75%,腫瘤明顯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