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廟與河之間   16/11/2009 15:46 美麗宜蘭河 圖文/楊聰超

宜蘭人的生命之河

 

宜蘭河在流經宜蘭城(巿)之後,於現今下渡頭附近,折向東北,經壯圍鄉的五間、功勞、古亭之後,受阻於沿岸沙丘,於是沿著沙丘西側流向北方的頭城,最後匯入烏石港出海。這一條婉延東流,因受阻於沿岸沙丘而北流的西勢大溪,其流向在宜蘭河川當中,可謂別具特色,獨樹一格,之所以如此,當然與宜蘭平原的地形有關。

從地圖來看,蘭陽溪以北,包括現今溪北地區的五十溪、大湖溪、大、小礁溪、金面溪、褔德坑溪及武營溪等溪流均匯注於西勢大溪,使得其流量豐沛,加上如前述宜蘭地形東北部最低,又因沿岸沙丘的阻檔,致使河道改向海拔高度在二、三公尺以下的東北地區,形成面積廣大的低溼、沼澤地帶,最後於頭城沙丘缺口處流入海洋。並形成烏石港。

由於西勢大溪流向烏石港,所以清朝時期海船進入烏石港後,能够換上河船,划著或撐著到壯圍、宜蘭等地。據耆老的描述,當年的河船甚至可以直抵宜蘭平原西北邊的員山鄉大湖附近的船仔頭,以及深溝村和內城村一帶。於此可見當時溪北的河川可以亙通,河道航運的情形。                           

   
                 
基本上,西勢大溪的流路,一直到同治末年,都無太大改變,因此,當樺山資記少佐(臺灣第一任總督)於明治六年(1873)九月,搭海船自淡水抵達烏石港後,仍能雇用河船沿著西勢大溪,到達當時的宜蘭城。
                              
然而,光緒十八年(1892)的一場大洪水,卻改變了西勢大溪的主要河道,影響宜蘭溪北地理環境以及河道航運。亦即原本於下渡頭附近折向東北流的西勢大溪,卻在這場大洪水時,自原來的轉折點向東南衝出一條新的河道,原本流向古亭而北流的河水,自此改由壯圍鄉廍後匯入蘭陽溪,並於東港出海,也就是說西勢大溪在壯圍鄉的五間至柯仔林(功勞村)這一帶的南邊堤防潰堤,使得河道流向東南邊的廍後。
                               
因為這樣,原本位在河道南邊的七張慈雲寺,為此而炇成在河道的北方,改變了寺廟的相對位置,同時也影響了當地的地形以及人民的生活習慣與方式。
                  
 
                 
(摘自張文義老師所著河道、港口與宜蘭歷史發展的關係)
 
標籤:
美麗宜蘭河  

上一頁:河堤與廟 圖文/楊聰超 



新增回應  
回應人 *
Email:
回應內容 *
驗證碼 Captcha  Please enable cookie for this site! *
(只有站長可以看到秘密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