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蘭縣頭城鎮東方12公里的海上,有一塊人間淨土傳奇之島,名叫「龜山島」,全島面積約2.9平方公里,為孤懸於大海中的火山島嶼,因其型貌像極海龜而得名。它是宜蘭的精神地標,也是北台灣籃色公路賞鯨、豚的熱門旅遊點。
龜山島因地勢險要,曾被列為軍事重地成為國軍駐防的管制區,民國89年8月1日龜山島正式開放觀光,由東北角管理處負責經營,也因島上特殊豐富且原始的自然生態資源,定位為海上生態公園。
龜山島特殊的地質,形成許多壯觀的景色如:龜山朝日、龜島璜煙、、龜卵觀奇、龜岩巉壁、眼鏡洞鐘乳石觀奇、神龜戴帽、靈龜擺尾等奇特八景,龜山島最迷人的魅力是在不同的位置、氣候、潮汐觀賞龜山島,都有不同的景觀變化。
當天氣轉變時,遠眺島上天空即籠罩著一片濛濛雲霧,看起來就像戴了帽子, 也就是俗稱「龜山戴帽,大水浩浩」。還有那因南北兩面潮流夾帶流石所形成的龜尾,隨著冬夏季風交替,尾端的礫石也因海潮變化而南北移動,即俗稱的「靈龜擺尾」。
小時候,常聽祖母講故事:龜山島原是隻大活龜,與大海蛇雙雙防守著台灣島的大門,在一次外族入侵的激烈戰爭中,龜蛇奮戰不幸犧牲,化做小島繼續保護台灣。
大海蛇被斬成四段,已經了無生機,但烏龜的頭部和尾巴卻是活的,因為,頭部有海底硫磺泉煙霧裊繞,尾巴長長的礫石路也會隨著潮汐擺動....遠遠望去,像極了活生生的大海龜呢...哈!
西元2004年,海底發生大地震,海龜的頭塌陷了.....如今龜山島的頭部,已不是照片中的模樣(上圖),從雪山隧道宜蘭出口或大同鄉玉蘭休閒農場的瞭望台看龜山島,海龜明顯轉了向(下圖),這代表著什麼意義?它能繼續守護台灣嗎?大家拭目以待吧!
至少尾巴還在擺動喔...不過,尾巴怎麼又變成頭部了呢?...奇哉!怪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