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請猜猜看,「冬蟲」和「夏草」的關係,是「冬蟲」召蜂引蝶引來夏草,或是「夏草」拈花惹草去惹冬蟲呢?答案是「夏草」去招惹「冬蟲」。

冬蟲夏草的形成是「夏草」侵入蝙蝠蛾的幼蟲體內,並占據其體腔,以幼蟲的內臟為養料,滋生出無數新菌絲。菌絲交集在一起形成菌絲體,稱為子座。在秋末冰封前,子座由蟲體頭部長出,高約一公分,然後停止生長,在凍土中過冬;到了春天,氣溫逐漸升高,隨著雪溶,夏草的子座逐漸長出地面,時至九月下旬子座漸漸肥大,地下「冬蟲」已被啃食殆盡而死亡。

利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觀察「蟲草」的各個成長階段特徵:在生長初期,子座由乳頭狀子囊殼緊密鑲嵌排列而成,每個子囊殼直徑約 100 ~ 120 微米(一微米等於一百萬分之一米),橫切面為橢圓形。成熟蟲草的子座中心則因生長拉大而成空腔,內有疏鬆網狀菌絲,直徑約 150 ~ 180 微米。在子囊孢子階段,每一子囊孢子可萌發出 1 ~ 3 條分生孢子梗。最後,在僵蟲內可以發現許多蟲菌體,長約 22 微米,呈梭形。

因此在《本草從新》內敘述:冬蟲夏草囊子菌的子座出自寄生幼蟲的頭部,單生,細長如棒球棍狀,長 4 ~ 11 釐米;不育柄部長 3 ~ 8 釐米,直徑 1.5 ~ 4 毫米;上部為子座頭部,稍膨大,呈圓柱形,長 1.5 ~ 4 釐米,褐色,除先端小部分外,密生多數子囊殼;子囊殼大部陷入子座中,先端突出於子座之外,呈卵形或橢圓形,長 250 ~ 500 微米,直徑 80 ~ 200 微米,每一子囊殼內有多數長條狀線形的子囊;每一子囊內有八個具有隔膜的子囊孢子。寄主為鱗翅目、鞘翅目等昆蟲的幼蟲,冬季菌絲侵入蟄居於土中的幼蟲體內,使蟲體充滿菌絲而死亡,夏季長出子座。

寄主及生長條件:寄主為蝙蝠蛾幼蟲,營地下生活,在地表下 10 ~ 30 釐米土中過冬,其中以地表下 10 釐米分布最多,地溫攝氏 3 ~ 9 度,過冬期間不食;蟲草產地平均溫度為攝氏 0.2 ~ 8 度,地表平均溫度攝氏 4 ~ 9 度,年降雨量 556.7 ~ 651.3 釐米,年日照 2076.6 ~ 2541.2 小時,年積雪 46 ~ 86 米。蟲草產量在五至十月占 75 ~ 93%,與蟲草菌、寄主、氣溫、陽光等因素密切相關:一般分布在 3,500 ~ 5,000 米的高山區,且海拔越高,密度越大,質量越好。蟲草產地主要分布在西藏、四川、青海、雲南、甘肅、貴州一帶。市面上的冬蟲夏草菌種據說有四百多種,由於蟲草的有性繁殖培育尚未完全成功,因此,哪一種菌種才是真正的冬蟲夏草菌種,有待進一步研究。

冬蟲夏草是一種蟲生真菌,現今仍依其形態為分類基礎,其分類地位如下:
真菌界、真菌群、子囊菌亞群、核菌綱、球殼菌目、麥角菌科、冬蟲夏草屬

回首頁

外丹功

植物與微生物

冬蟲夏草

光動力療法

肉毒桿菌傳奇

心電感應?

水產養殖技術

敲門創意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