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的科學家往往會注意到旁人所忽略的地方,如同青黴素是偶然被發現有殺菌的作用一樣,肉毒桿菌素(Botulinum toxin)在醫學美容上的應用也是如此。 1990 年代,眼科醫師卡露瑟斯(Dr. Carruthers)在治療斜視的病患時,偶然觀察到患者的魚尾紋也同時獲得改善,經過幾年的研究後,肉毒桿菌素在醫學美容上獲得了更大的突破,幾乎掩蓋了它在純醫療領域原有的光芒。

肉毒桿菌素,顧名思義是由肉毒桿菌(Clostridium botulinum)分泌產生的。到目前為止,共有七種血清抗原上不同的肉毒桿菌素亞型被分離出來,分別稱為 A、B、C1、D、E、F、以及 G 型,它們都能夠在神經肌肉交界的神經突觸處,阻斷乙醯膽鹼釋放的能力,進而斷絕神經訊號的傳遞。不過由於彼此在構造與功能上的差異,這七種亞型的肉毒桿菌素在臨床上無法互相交換替代,目前醫學美容上以應用 A 與 B 兩個亞型為主,其中又以 A 型肉毒桿菌素最常使用。

要了解肉毒桿菌素的作用原理,首先必須了解神經生理學。

人體肌肉的動作,都是經由神經所調節,而位於神經與肌肉交接處的突觸,便是神經傳遞命令給肌肉的場所。當神經衝動時,神經末梢會釋出乙醯膽鹼,肌肉細胞接收到乙醯膽鹼後,便產生收縮,然後神經末梢吸收乙醯膽鹼再利用,準備下一次的神經衝動時再次釋出,使肌肉再次收縮,完成動作。當肉毒桿菌素作用於神經末梢的突觸前端時,會被特異受體所鍵結,進而被神經細胞元內化,進入神經末梢的細胞質內,干擾釋放乙醯膽鹼時所需的蛋白質,使得神經末梢的乙醯膽鹼無法釋出,突觸因此失去作用,神經無法再傳遞訊號給肌肉。也就是說,肉毒桿菌素以化學方式使肌肉局部去神經化而無法收縮,達到所謂的肌肉放鬆甚至麻痺的效果,若肌肉長時間不動作,則會有肌肉萎縮的現象。

但肉毒桿菌素的局部去神經化是可逆的,也就是被肉毒桿菌素破壞的神經肌肉交接處,神經末梢會藉由出芽方式重新建立新的突觸,達到再支配肌肉動作的能力。因此注射肉毒桿菌素的效果並非一勞永逸,通常約四到六個月便需再次接受治療。

隨著醫學界越來越了解肉毒桿菌素的毒理特性,以及深入認識人體解剖學與神經生理學,肉毒桿菌素在醫學美容上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常見的用途如下。

去除皺紋:上半臉的皺紋,包括魚尾紋、抬頭紋、皺眉紋等,是注射肉毒桿菌素除皺法最常用也最有效的部位。魚尾紋的形成是由於外側環眼肌收縮所致,如果局部注射肉毒桿菌素,這處的肌肉就可放鬆,無法收縮,因而達到去除魚尾紋的效果。同樣地,皺眉紋是因為鼻眉肌及皺眉肌兩種肌肉收縮所造成,抬頭紋則是由前額肌收縮所形成。因此只要把肉毒桿菌素正確地注射到這些肌肉的部位,被注射的肌肉會很快地放鬆,對應部位的皺紋就會消失。

改變臉型:有些人因為兩邊的嘴嚼肌太發達,使得臉形顯得方正,一般稱為國字臉。女性如果有這種問題,外貌會顯得陽剛,欠缺女性特質。若能在發達的嚼肌部位注射肉毒桿菌素,使肌肉放鬆麻痺,進而萎縮,臉部線條會逐漸變得柔和,國字臉就會變成瓜子臉了。

治療多汗症:人體的汗腺是由自律神經系統所控制的,神經傳導物質也是乙醯膽鹼。當汗腺接受到神經系統發出的指令時,便排出汗液,若局部神經過度活躍,就會不正常出汗,稱為多汗症。症狀輕微的只會引起病患的不適,但嚴重時手掌會不斷地冒汗,便有可能造成生活上的困擾,甚至導致學習、人際與社交的障礙。其實不論是手掌、腳掌、腋下或身體任何部位的多汗症,若在局部注射肉毒桿菌素,都可以使多汗的部位不再出汗,達到相當良好的治療效果,且其療效可維持半年左右。

回首頁

外丹功

植物與微生物

冬蟲夏草

光動力療法

肉毒桿菌傳奇

心電感應?

水產養殖技術

敲門創意網